一、项目背景
随着金融和数据科学深入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新塑造着金融生态,同时也成为当前金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国家在积极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对金融和数字科技的复合人才产生巨大需求,金融和统计分析的深度融合和联动发展将为中国创造一大片蓬勃发展的行业。当下金融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已然成为新风口,传统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着金融结合数据分析技术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传统金融业深入转型正在进行中。当前国内外具有深厚数据分析背景的金融人才大量空缺,社会急需金融与统计交叉复合型人才。
二、项目特色
(1)以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试验中心和上海市信息技术重点试验室为技术平台支撑;
(2)教学模块涵盖多门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产学融合课程以及综合试验课程;
(3)金融学和统计两大优势学科汇集10余位国家级人才及大量省部级人才;
(4)专设100万“谋英大数据”金融创新人才奖学金;
(5)学校及学院订购彭博及万得等国际国内重要数据库20余家,自建数据库10家;
(6)“两翼一体”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
(7)响应国家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面向未来培养复合型卓越人才。
三、培养目标
上海财经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学科和专业建设前沿,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一流卓越财经人才。
“金融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是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统计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目的是培养具有坚实的金融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善于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开展大数据分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分析和金融领域的一流复合型研究人才或专业化管理人才。学生通过两个方向的课程培养,在毕业时可授予经济学+理学双学士学位。本项目采用国际通行的金融学专业和与时俱进的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融合掌握现代数据分析技术与金融学的核心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数据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该双学士学位项目强调学科交叉,采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在夯实共性基础的前提下,鼓励特长发展,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应有远大的抱负和人生理想,有潜力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所需的栋梁之才。
四、师资力量
由金融与统计两个学科组成的师资团队力量雄厚,为本项目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名,此外,师资队伍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4人次、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15人次。同时,专任教师具有两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大背景和基础,统计学科多位教师长期从事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金融学相关课程的教学;金融学科多位教师都从事金融计量、智能投顾、金融大数据建模等教学和研究。
五、教研条件
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多年来,上海财经大学为国家经济、金融、统计学、数据科学等专业领域输送大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依托“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以及金融学和统计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和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开设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了优秀的师资团队、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实验室建设等核心软硬件保障。此外,依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及业界共同建设的上海金融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由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国家统计局共同建设的数据科学与统计研究院(下设数量金融与风险管理中心、政府统计研究院、征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以及科研、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的丰富资源。
六、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共同课、专业课程、学科融合课程(个性化)、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第二课堂构成,共计180学分左右。主要专业课包括数理统计、概率论、政治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编程、投资学、数据结构、公司金融、货币银行学、线性模型、计算统计、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多元统计分析、金融科技导论、随机过程、国际金融、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金融计量学、保险学原理、结构化金融产品、资产组合管理、投资银行学、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验金融学、非参数统计、抽样技术、生存分析等。此外,双学士学位项目特设了强化金融和统计学知识交叉的融合课程,主要包括深度学习、综合实验课I——金融大数据建模与文本分析、综合实验课II——金融科技应用与区块链技术、商务统计建模与决策、金融模拟与实验、计算与优化、复杂金融网络分析、程序化交易、智能投顾与动态资产配置等。
七、毕业生去向预测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预测: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或就业等。就业领域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金融科技企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就业。工作广度涵盖从事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科研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在相关公司从事资金融资、投资工作,或在高校、研究所进行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等。
八、项目管理
设立“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项目管理委员会,由金融学院和统计与管理学院主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院领导、两院相关系系主任、学校实验中心相关负责人组成跨学科、跨学院管理团队和学生管理团队,协调有关招生计划、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学生服务、职业发展等事项。
九、招生说明
在不同省份按照“金融学(与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就读金融学院)”或“金融学(与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就读统计与管理学院)”口径招生;招生计划共30人,计划来源为金融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各划拨15人,学生分属两个学院管理;教学过程中组成一个30人的教学班,按照统一的教学方案进行培养和组织教学。
十、学位管理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有关学位管理的具体要求如下:
1、本双学位项目学制四年,最长修读年限六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金融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专业的全部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则按学校有关规定授予金融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统计学(理学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专业证书。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在证书中予以注明。
3、学生未达到相关学业要求,或本人放弃双学士学位项目修读计划的,经本人申请可转入项目所属专业学习,并按照所属专业完成学习计划,原则上学生退出时间不晚于第四学期,学位管理按照正常学士学位管理办法执行。
4、学位授予程序参照《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