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发布者:招生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785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019月在原财政系基础上,整合投资系,新设立公共管理系,组建而成。学院目前设有财政系、税收系、投资系、公共管理系、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系等五个系,成立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以及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形成一体两翼的教研模式。学院现任院长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范子英教授。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13个[含税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金融硕士(首席投资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硕士在内]、博士点9个,以及博士后流动站1个。其中财政学学科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的财政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该学科1997 年被财政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8年,学院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体系更臻完善。同年7月,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通过全球公共政策、事务与管理院校联盟(NASPAA)认证,我校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通过此项认证的三所院校之一。2022年,应用经济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财政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学院新设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金融硕士(首席投资官研究方向)。

本科专业:财政学、税收学、投资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目前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硕士点:财政学、税收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房地产经济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政策、政府预算管理;税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金融硕士(首席投资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

博士点:财政学、税收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房地产经济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政府预算管理。

实验室:公共政策模拟与仿真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8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7名,副高级职称32名。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国际化特色鲜明,其中16位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雪城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引进的海归博士。

教师中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2名,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4名,东方学者1名,曙光学者7名,晨光学者3名,上海领军人才1名,浦江人才14名,上海教学名师1名,校资深教授3名,校讲席教授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

 

发展成果

“财政学”获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及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财政与国家治理”教学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学院目前拥有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上海市精品/一流课程,15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和课程各2个。

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别是:财政学、中国税制、社会保障学、房地产经济学。

 

毕业去向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优秀水平。2023年有41.23%的学生成功继续深造,其中64名学生国内升学,主要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高校;30名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社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大多数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相关行业、大型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以及从事文体艺术等自由职业。

 

专业(类)招生情况

2024年财政学、税收学专业按照财政学类大口径招生;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按照公共管理类大口径招生;投资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按照投资学大口径招生。按照学院分专业方案,财政学类、公共管理类招收学生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分专业,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学习绩点等,进入相应专业学习;投资学大口径招收学生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分专业,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进入投资学或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学习。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自录取后进入专业方向学习。

 

专业介绍

财政学(按“财政学类”招生|大三上学期·依据兴趣、成绩等进入)

培养掌握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我国财政发展历史以及现行财政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外主要国家财政发展演变进程及现行财政制度安排,财税理论基础扎实,能合理解决财政及其他各公共管理部门相关具体政策(与事务)问题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专业课

财政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中国税制、公共预算管理、公债学、财政管理学、中国财政史、财政政策分析等

毕业生去向

既可在财政部门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从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财务方面的工作。每年近1/2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名校深造,逾1/3毕业生在金融、证券等专业领域就业。

毕业生去向案例

2023届,财政学,罗同学,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届,财政学,曾同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2023届,财政学,陈同学,清华大学

2022届,财政学,潘同学,普华永道

2022届,财政学,王同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22届,财政学,陆同学,复旦大学

2021届,财政学,李同学,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1届,财政学,周同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2021届,财政学,杨同学,清华大学

 

税收学(按“财政学类”招生|大三上学期·依据兴趣、成绩等进入)

本专业旨在培养政府财税部门从事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他公共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财经管理人才;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的研究生;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相关管理工作的人才。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专业课

中国税制、财政学、税收管理、国际税收、税收筹划、外国税制、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非税收入制度等

毕业生去向

既可在政府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司法部门从事税收的征收、管理与监察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以及财务(税务)咨询公司从事税收筹划、代理、咨询和财务决策等工作。每年近一半毕业生进入税务、审计、金融、证券等专业领域就业,逾1/3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

毕业生去向案例

2023届,税收学,周同学,上海市徐汇区国库收付中心

2023届,税收学,肖同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2023届,税收学,颜同学,复旦大学

2022届,税收学,林同学,上海市奉贤区财政局

2022届,税收学,王同学,清华大学

2022届,税收学,林同学,北京大学

2021届,税收学,付同学,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

2021届,税收学,曾同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2021届,税收学,张同学,北京大学

 

投资学(按“投资学”专业招生|大二上学期·依据兴趣进入)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投资管理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投资分析与管理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政府、跨国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等多个领域的投资经济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专业课

投资经济学、国际投资学、风险投资学、投资项目管理、融资学、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量化投资等

毕业生去向

适合在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集团战略规划部或投资部,以及政府投资主管或规划部门工作。每年约2/3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深造,其他毕业生进入金融、证券等专业领域就业。

毕业生去向案例

2023届,投资学,胡同学,普华永道

2023届,投资学,易同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023届,投资学,马同学,复旦大学

2022届,投资学,严同学,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届,投资学,唐同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2022届,投资学,吴同学,清华大学

2021届,投资学,俞同学,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2021届,投资学,林同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2021届,投资学,薛同学,清华大学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按“投资学”专业招生|大二上学期·依据兴趣进入)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房地产理论功底、熟悉国内与国际房地产法规制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策划及房地产评估等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专业课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概论、工程造价估算、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营销、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法律制度等

毕业生去向

适合在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科技园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投资集团、投资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房地产估价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房地产领域的园区规划与开发、项目策划与论证、可行性分析与财务管理、项目融资与金融产品设计、资产担保、投资咨询等高级业务经理工作。得益于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财经素养,约40%的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深造,逾1/2毕业生在专业和经管相关领域就业。

毕业生去向案例

2023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陈同学,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陈同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23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封同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

2022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何同学,国家税务总局

2022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魏同学,美国南加州大学

2022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彭同学,复旦大学

2021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王同学,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2021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赵同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2021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谢同学,北京大学

 

行政管理(按“公共管理类”招生|大三上学期·依据兴趣、成绩等进入)

本专业依托我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以公共管理为核心,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高适应性管理人才。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专业课

公共行政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中国政治与行政制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政治学、公共组织与管理、公共行政学经典文献选读、地方政府学、公共管制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学等

毕业生去向

适合于从事各类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各种大中型企业、各类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元,除了在海内外名校深造以外,主要在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去向案例

2023届,行政管理,杨同学,波密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2023届,行政管理,胡同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23届,行政管理,加同学,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2届,行政管理,郭同学,普华永道

2022届,行政管理,李同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2022届,行政管理,要同学,南开大学

2021届,行政管理,李同学,广西来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届,行政管理,张同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2020届,行政管理,李同学,美国耶鲁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按“公共管理类”招生|大三上学期·依据兴趣、成绩等进入)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福利经济学基础,系统掌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科国内外前沿专业知识,熟悉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及其规律,兼具理论、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专业课

社会保障学、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政策比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精算学、社会保障实务、社会保障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毕业生去向

可在政府部门(发改委、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和计划生育、民政等)、政策研究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2毕业生进入复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深造,逾1/3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

毕业生去向案例

2023届,劳动与社会保障,罗同学,普华永道

2023届,劳动与社会保障,李同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2023届,劳动与社会保障,赵同学,复旦大学

2022届,劳动与社会保障,吴同学,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届,劳动与社会保障,樊同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2022届,劳动与社会保障,许同学,复旦大学

2021届,劳动与社会保障,莫同学,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1届,劳动与社会保障,仇同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2021届,劳动与社会保障,林同学,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