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法科教育肇始于上海商科大学及国立上海商学院。彼时按民国大学建制,商科(经济)与法科皆授法学学位。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设置民法、公司法、票据法、银行法、海商法等课程,遂成法商(经)融合之教育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大力发展法科教育。1980年设置国际贸易与经济法教研室;1981年改设经济法教研室;1987年设立经济法专业,并于同年招收经济法本科生;1991年设立经济法学系;1998年法学院成立。
学科建设
法学院现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并开设全英文法学硕士与博士项目。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学术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目标在于培养具备财经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学院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4个国家级和上海市首批重点智库等16个省部级高端平台,2023年成功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和海内外影响力。
师资力量
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9名,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19名、副教授13名、讲师2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1人,占总数的93%,其中具有海外学位者20名;全国性法学社团负责人9人次、中央机关咨询专家15人次;重要人才计划11人次。
人才培养
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法经融合”的“学术化、职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复合型”一流财经法律人才:
学术化:以打好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底为目标,通过中国法、英美法和比较法的学习,推进系统的法学思维和法学研究方法课程训练;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学院论文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提升文献检索、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全方位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攻读学术型研究生。
职业化:充分利用几十个校外实践基地,展开见习与实习。本科生第二年之后的暑期须在学院的法院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法律职业见习夏令营”。法学院长期坚持对“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心)”的投入和建设,开通由学生担任志愿者的四条民生法律服务热线。充分利用具有与法院同步传递等先进功能的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和网络法律实验室,展开实验教学。利用模拟律师事务所、模拟法律诊所以及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展开法律咨询与服务,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娴熟的法律技巧与法律实践经验。
国际化:在全国率先开设“英美法证书班”特色项目,入选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八门全英文英美法课程,使学生具有从事英美法与中国法比较研究、从事国际金融与国际经贸法律业务的坚实法学功底与良好英文基础。法学院与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院、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法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法学院等十余所世界著名法学院建立了互派学生等合作项目,每年有十几名学生前往海外名校留学与访学,法学院还设立学生国际访学基金,资助学生海外访学。
信息化:建设“大数据与AI+法律”课程模块,提升在大数据与AI方面探索前沿法律问题的能力;建设实践教学职能化系统、庭审远程直播平台、虚拟法庭和普法教育时光隧道VR项目,提升信息化技术在学生培养中的应用水平;推动信息化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创新创业能力。
复合型:推行“法学+”主辅修专业,引导学生选择涉经管的方法论课程,并将经管基础课列入必修课,而且开设“法律与”系列交叉课程,强化学生的经管复合知识结构,以训练学生的“法律+经管”复合交叉能力。
奖学金
法学院的学生除获国家与学校的奖学金外,还可以获法学院设立的十余种社会奖学金和院设奖学金。
毕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广泛活跃在经贸和涉外等经济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银行、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服务)机构,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就业单位包括金杜、国枫、锦天城等律师事务所,德勤管理咨询、普华永道、毕马威等专业服务机构,四大行、南航、南方电网、中烟等知名央企。本科生海内外深造比例超40%。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二十多名学生进入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范德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深造;有近三十名学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深造。
专业(类)招生情况
2024年按“法学(财经法治卓越班、涉外法治实验班),法学(双学士学位)”专业招生。
专业介绍
法学(财经法治卓越班)
以“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法经融合”为原则,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全面掌握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能有效服务于经济、管理领域和社会需求的卓越法律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
开设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此外,开设《经济法》、《商法学》、《财税法》、《竞争法》、《国际经济法》、《证券法》、《商事仲裁》、《信托法》等专业方向课程及《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英美商法(英)》等个性化培养课程。
法学(涉外法治实验班,即“英美法证书班”)
以东吴法学为文化传脉,将国际化作为抓手,学院在中国大陆首开“英美法证书班”(即涉外法治实验班),对本科生进行全英文系统性英美法训练。这是学院承接学校“秉文计划”,落实培养拔尖型、研究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开设包括英美法导论、英美合同法、英美财产法、英美侵权法等在内的6门必修课;开设英美金融法、英美宪法、英美法理学与司法制度等在内的8门选修课,学生必须选2门课,合计8门课程,计22个学分。采用全英文授课与英美原版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在英美法方向的兴趣,学习英美法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或从事中国法与英美法的比较研究、从事国际金融与国际经贸法律业务等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23年6月,该项目五届学生中有70余人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的LL.M.和J.D.项目以及商学院项目录取,参加日常国际交流交换80余人次。
主要专业课
开设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此外,开设《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商事仲裁》、《自由贸易区法》、《外商投资法》等专业方向课程及《英美行政法》、《英美民事程序法》、《英美保险法》、《英美法前沿问题》等个性化培养课程。
2021届,法学(经济法),骆同学,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2022届,法学(国际金融法),江同学,哥伦比亚大学
2023届,法学(国际金融法),李同学,上海市嘉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2023届,法学(经济法),林同学,墨尔本大学
法学(双学士学位):
“法学+金融学双学士学位” 项目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共同课、专业课程、学科融合课程(个性化)、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第二课堂构成,共计182学分。主要专业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高等数学(经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财政学、投资学、财务会计、国际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金融法、知识产权法;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定收益证券。此外,双学士学位项目特设了强化法学和金融学知识交叉的融合课程,主要包括法律经济学、金融法为必修课;法律金融学、金融资产管理法、绿色金融法、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科技与数据治理、金融市场监管、私人财富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案例研习、金融商事仲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