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金融学科门类齐全,专注于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院。2009年起,金融学院开设“金融实验班”,旨在培养希望继续求学深造、在未来金融学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的学术精英。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罗丹副教授,为我们解答金融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疑问。
对专业课方面的设置与其他班级有什么不同,更加偏向于哪个或哪些方面呢?
实验班课程注重数理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设有单独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个性化课程限制选择拔尖型、创业型2个模块。
举例来说,偏数理方面的课程必修课里包括随机过程和金融计量学,选修课里包括实物期权与企业投资决策。个性化培养拔尖型课程里选修课包括偏微分方程和数学模型等。所有课程都鼓励老师使用双语或者全英文教学。学院举办了毓秀研修营,由国外资深教授和学院优秀常任轨教师担纲,亲自指导学生们的科研项目的执行和写作。
相比于其他班级的同学,对实验班的同学是否会有更多的资源倾斜呢?资源倾斜一般会体现在哪个或哪些方面?
(1)师资配备
学院在实验班学生的培养教学过程当中,会投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验班的师资队伍中外籍教师、中英双语授课教师比例较高,能够强化、提高实验班同学的英语能力。
实验班专门配备一名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其他班级的班主任担任大一、大二2年,实验班的班主任担任至大四毕业),通过师生互动,加强指导,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各类研究项目和研讨交流活动。
(2)课程设置
实验班着重培养学术拔尖人才,课程注重数理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培养。
例如,在偏数理方面,设有随机过程和金融计量学等必修课,及实物期权与企业投资决策等选修课。个性化培养拔尖型课程里选修课包括偏微分方程和数学模型等。所有课程都鼓励老师使用双语或者全英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3)推免名额
学院将推免名额中的至少10%用作金融实验班的专项推免。16级直研比例为46.2%(12/26);15级17.9%(5/28);14级20%(6/30);均高于其他班级。
以后是否会对实验班课程进行更改?如果是,会进行哪个或哪些方面的更改?
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努力借鉴国际前沿的教学经验并接轨金融理论前沿的发展,结合本校实际,不断优化。目前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增加与金融科技等热门领域相关的课程。如目前已有的统计软件,大数据处理等。
(2)增加目前金融研究前沿的实验经济学相关的课程。如目前已有的实验经济学,金融模拟与实验等。
(3)不同课程部分内容存在重叠现象,优化不同课程内容上的着重点和分工,提高授课效率。
(4)进一步优化数理课程难度衔接,设计好循序渐进的课程台阶。
实验班在成绩方面会对学生有什么更加严格的要求吗?如果是,具体严格在哪个或哪些点呢?
实验班对于学生成绩无特殊要求,与其他班学生一样,只需要符合学校关于成绩分布等方面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实验班开设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数理类或者金融学高级课程,学生成绩绩点平均来说低于非实验班级。这一方面体现了实验班学生的挑战精神,另一方面学院也为申请出国深造的学生专门撰写了推荐信,并说明了这一情况。
创设金融实验班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
实验班侧重于培养学术型领军人才,目标是进入国内外高校深造,在高校、研究所等进行金融理论的教学研究。旨在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人格、良好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严格的数理基础训练和经济学基础夯实,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的领军人才。
在实验班学生本科毕业后,他们对自身去向的选择都有哪些呢?选择主要集中在金融的哪一领域呢?
根据学院近期进行的调研统计结果显示,考虑“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只有4%,超过9成的学生都更愿意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其中考虑“出国留学读研”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左右,考虑国内读研的学生中,接近半数的学生倾向于在“国内升学读研后工作”,只有10%左右的学生考虑“国内升学读研,获得硕(博)士学位,并从事科研工作”。这表明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职场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优先选择。其中,16级实验班超过80%升学。历年数据显示,少数直接就业的本科生集中在银行、四大(编者注:“四大”为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四大国际顶级会计师事务所的简称)等领域。
2018级的同学新增可选金融科技班的辅修选项,是否支持实验班的同学去选择这一项目?如果是,会对实验班的学生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呢?
由于实验班的课程负担已经相对比较重,实验班学生在选择这一辅修项目时要慎重考虑实际可行性。当然,学院非常鼓励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辅修课程。
金融科技辅修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专业训练,可以弥补实验班课程在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库这一类型课程方面的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