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结束了高中生涯,进入了从小梦寐以求的上海财经大学,从此人生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涯已然进入尾声,而我又将面对一个新的起点。4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却是回味无穷。4年的时间丰富了自我,历练了自我,也成就了自我。
很不巧,在2008年爆发了一场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给我们这群即将在2009年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08年末,当同学们纷纷开始自谋出路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工作难找啊!”很高兴,经过不断的尝试和不断的碰壁,终于在农历2008年年末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签好了就业协议。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始终牢记了一句话“先就业,再择业。”因此,每天空余时间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应届生就业网站查看最新的招聘信息,几乎达到了出一条招聘信息,投一份简历的地步,每天的必修课也就是网申。自然,渐渐地,收到了很多单位的笔试、面试通知。但是,笔试、面试的过程是艰辛和残酷的。总结我整个应聘过程,网申单位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收到笔试通知的只有10家,通过笔试进入一面的5家,通过一面进入二面的3家,最后被录取的只有1家。从中深深感受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性。因此,在每一次的笔试、面试过后自己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笔试答题该怎么答,面试时该如何应对,如何才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最终,在历经坎坷后终于得偿所愿,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不得不承认,作为经济社会学的学生,在金融行业找一份工作没有太大优势,但是这只是社会学的对口问题。找工作的关键不是专业对不对口,而是个人的能力及知识水平与所找的工作是不是对口。因此,大学期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为我的求职提供了资本。大学期间,我从事了多项学生工作,包括了学生会部长、主席、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之类的,通过这些学生工作的磨炼,我有了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活动开展能力。我相信,最后与工作对口的也正是这些能力,它们能让我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环境与考验。另外,我要感谢我的专业,我的专业老师。社会学是个好专业,虽然他对我找到银行的工作没有直接帮助,但是有间接的功劳。社会学的核心是对关系的研究,对问题的分析,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上的。也就是说,社会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正是老师授予我这种视角,给了我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为我的求职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
终点亦是起点,即将走完大学路的时候也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感谢人文学院给予的一切,她是培育我成长的沃土也是展示我风采的舞台。最后,祝愿人文学院所有的同学们前程似锦,拥有一个美丽人生。
人文学院 05经济社会--江鸷